位于南蔡村镇北部的粜粮务村,西临北运河,东靠武香路,廊良公路穿村而过,辽代成村,历史悠久,曾是粮米交易之所、繁盛一时。近年来,粜粮务村党支部积极探索“党建+N”模式,强化党建引领,推动产业发展,深化乡村治理,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
来源:美丽武清
“党建+产业”助推农民增收
激活发展动能,让产业“旺”起来。粜粮务村立足区位优势、谋篇布局。2009年,村党组织以京津冀都市圈“1小时果蔬园”为发展定位,谋划实施现代都市型农业,流转土地1000余亩,成立了“天民果蔬合作社”,建设“天民田园”设施农业生产基地,年产各类蔬果150万公斤、产值达3000万元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
来源:美丽武清
借助“外脑”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元素。粜粮务村坚持“新技术先应用,新品种先种植”目标方向,与天津农科院、天津农学院、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开展深度合作,先后引进国家、市级专家12名,引进种植科研前线各类新品种、新设备、新技术56项。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生产环节,实时采集温湿度、土壤养分、精准调控等现代科技,推广种植黑马蔗、白雪公主草莓、口感番茄等十几个农业新品种,全部通过绿色认证,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
来源:美丽武清
粜粮务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带领群众致富增收。充分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作用,立足设施农业产业基础,依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统筹各类资源向村集体经济上倾斜,村民以每亩每年1000元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,富余劳动力到农业园从事农事生产,目前带动就业110余人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0元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2.96万元。
“党建网格+积分制”引领人居环境大变样
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村庄治理组织体系这一根本,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,形成了“党建网格+积分制”基层治理模式。
粜粮务村建立了以党支部为轴心的“三联三带”组织体系,即:村“两委”班子常态化联系党员、村民代表、三级网格员,带领参与基层治理、带动合作社发展、带头倡导文明新风,保证了党建和网格融合互促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实施人居环境积分制,通过网格考核评优,奖励环境卫生突出户等方式,调动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主动性、积极性;明确网格内保洁员职责任务,通过专人专岗、兼专结合的方式,确保垃圾清扫、收聚、转运等工作日产日清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党员、干部冲锋在前。网格内村“两委”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等先进力量,充分融入到村庄重点工程建设,在村庄胡同、里巷及主干路硬化、绿化、美化和健身广场建设中,打出一套“党员带头、干部先行、群众响应”的组合拳,违章建筑拆除、占道经营等行为得到彻底消除,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,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。
“党建阵地+”汇聚为民服务红色力量
坚持党建资源与网格融合,切实加强红色阵地建设。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。通过“1个党群服务中心+N个红色阵地”的模式,将幸福大院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文化礼堂等红色阵地的各项功能和服务载体进行整合,形成1张完整的“网格”党建阵地版图,为群众提供方便、便捷、高效的全程服务。

来源:美丽武清
不断丰富载体活动内容。粜粮务村按照月月有计划、周周有活动的总体目标,发挥村内文化队作用,凝炼出“粜粮务、人心齐,谋发展、志不移”的“三字经”版村规民约,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进行传颂。组织开展文明家庭、最美庭院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,传播正能量,弘扬时代新风。
为打通为群众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针对各类证明、招工信息发布等日常工作,粜粮务村设置便民服务交流群,专人在岗办理,即来即办。特别是网格内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预备党员和网格员常态化深入困难党员、五保户、低保户等特困群体家中,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,送去党的温暖。(作者单位:武清区融媒体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