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些现实难题。包括:流动党员人数多且比例较高,在农村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,日常管理难;农村生活节奏散漫,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,农村党员的集体意识相对薄弱,开展活动难;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,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样,教育引导难;一部分党员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,发挥作用难;农村党员文化程度高低不一,综合素质参差不齐,在理论学习等方面统一要求难;等等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党建工作成效,破解以上问题,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认识,进一步坚定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。
一要以提高引导力为基础,用好“思想引导”一支笔,强化党支部在领导全村各项工作中的政治功能。要积极借助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力量,积极建立微信群,创办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号,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。通过发布各类文稿、短视频等引导思想、宣传政策、展示风采、培养干部、教育群众、凝聚人心。
二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,激活“群团组织”一盘棋,完善党支部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。农村党支部要认真落实“党建带团建”、“党建带妇建”、“党建带关建(关工委)”的要求,大力支持团支部、妇联、关工委、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,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、篮球队、羽毛球队、舞蹈队、保洁队、巡逻队,建设妇女儿童之家,制定和实施《村规民约》等一系列举措,提升群众参与集体事务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。
三要以增强凝聚力为目标,抓住“主题党日”一条线,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。把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作为重要抓手,每月一主题、一策划、一方案,精心组织实施。通过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、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、邀请专家作报告、讲专题党课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观摩现代农业发展、赴电影院观看弘扬主旋律的电影、举办党员群众联欢会、走访慰问困难党员、为老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、为共产党员户张贴标识牌等方式,使支部活动既丰富多彩又郑重经常,提升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增强支部凝聚力。
四要以激发源动力为关键,点亮“流动党员”一盏灯,开辟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。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难点,但不应该成为盲点;做好流动党员工作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,但不应该成为负担。如果说在农村的党员是“种在家乡的树”,那么流动党员便是“开在外乡的花”。与在农村的党员相比,流动党员年龄相对小、学历相对高,他们见多识广、思维开阔、资源丰富,是每个村最优秀的一批人才,最宝贵的一笔财富,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党支部可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,召开流动党员视频会、迎新春座谈会,将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和看望流动党员结合起来,向流动党员定期通报工作、主动征求意见建议,密切与流动党员联系,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家乡建设发展。有的同志说,作为流动党员,既要为流入地添砖加瓦,也要为流出地增光添彩。
俗话说,“亲戚在于走动,支部在于活动”。要想党建工作取得实效,就要“动”起来。当然,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“动”,是一种有方向、有原则、有目的、有纪律、有规律、有规矩的“动”,是谋定而后动,不是盲目行动,更不是轻举妄动。实践证明,只有起来组织,才能组织起来;只要方法得当,就能组织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