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丁家瞿阝村,总能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,修剪葡枝、麦田除虫、种植果蔬……泥土中散发着盎然的生机。
村南的百亩麦田,黑小麦茁壮成长,饱满的麦穗儿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。最近,村民杨振刚总喜欢来这儿走一走、看一看,回想当年的情景。
2013年5月14日一早,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乘坐城际列车前往天津,第一站就来到丁家瞿阝村的小麦大田,察看小麦的长势,仔细询问了田间管理和预产情况。杨振刚作为村民代表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总书记,“就像电视里看到的一样,亲切又温暖。”
“总书记对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非常了解,他拿着一个麦穗儿,亲切地给我们讲解如何看有没有蚜虫。”尽管已时隔9年,杨振刚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次会面的每一幕。
“加强农技服务,搞好田间管理,努力争取夏粮丰收”“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”……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还响彻在杨振刚的耳畔,字字情怀溢满心田。“如今,这块地我们种上了富硒含量高、亩产收益更好的黑小麦,还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大规模喷药作业,不仅提高了效率,消除了人工打药中毒隐患,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,确保粮食丰收有质又有量。”

摄影:仲夏 王司晨
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2014年,村里成立“金河滩”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建成了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。

摄影:仲夏 王司晨
此时的葡萄棚内一片青绿,杨振刚摸着一串小果介绍说:“我主要种植‘巨玫瑰’和‘醉金香’这两个品种,经济效益挺好的,每亩地葡萄收入在15000元左右。”
对于今后的发展,杨振刚想得很长远:“现在销售主要靠口碑,在保证葡萄的口感和品质的基础上,我还想试着发展一下生态旅游,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们村!”

摄影:仲夏 王司晨
走出大棚,沿着平整的村道漫步,不远处就是石磨面粉厂。弥漫着面粉麦香的生产车间里,6台电动石磨一字排开,日产面粉可达2500公斤。“我们这个面粉厂是在帮扶组的支持下建起的,冷研磨的形式更好地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原香,真正做到了零添加、纯绿色。”杨振刚的话音刚落,这个月刚来报到的面粉厂负责人任毅接着说:“我们的面粉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,目前产销基本平衡,以订单销售为主。”作为一名“80后”,任毅放弃了城区大企业的高薪工作,怀抱着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梦想,承担起面粉厂运营工作。

摄影:仲夏 王司晨
在村党群服务中心,“现代农业服务示范基地”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。“迎盛会、铸忠诚、强担当、创业绩”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针对基层镇村点单需求,“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”组织不同领域专家深入各镇村把脉问诊、授业解惑。杨振刚告诉记者:“2021年年底肖建中名师工作室在我们村成立后,带来很多新技术,我家葡萄有任何问题也能随时找专家解决。”村总党支书记张鸿勋说:“村里规划村庄景观布局时,园林绿化领域专家、区园林绿化中心主任王凯实地考察多次并进行了精心设计。在这些专业人才的帮助下,丁家瞿阝村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道路一定能走得更稳更好!”

摄影:仲夏 王司晨
如今的武清,处处涌动着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热潮,一幅“产业兴旺、乡风文明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下伍旗镇古梯田智慧农业园区的无公害韭菜正在茁壮成长;南蔡村镇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让南方的甘蔗在北方扎了根;梅厂镇昽森家庭农场成为国家桃体系天津试验示范基地……
让现代农业更优、美丽乡村更靓、农民生活更富,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……在乡村振兴这份考卷上,武清正绽放出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梦想与希望。(作者单位:武清区融媒体中心)